溺爱包办催生偷懒 粗暴惩罚导致逃避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是只关注眼前利益,还是能看得长远,会影响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孩子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平常的琐碎小事上,一些看似“聪明”的举动,其实会毁了孩子的格局。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当出现以下几种行为时,要及时纠正与引导。
自认为聪明,敷衍学习。很多家长喜欢表扬孩子聪明,常说:“我家孩子很聪明,东西一学就会。”说者无声,听者有意。说多了,这个标签就慢慢内化到了孩子心里。他会真的认为自己很聪明,不肯用心钻研、付出努力,而是投机取巧、敷衍了事。比如几个孩子一起写作业,各负责一部分,写完后互相抄,美其名曰“分工合作”;老师不批改的作业,有的孩子就胡乱凑字数,而老师会仔细看的作业就写认真一点;有的孩子不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而是研究考试技巧,看似聪明,实则基础不扎实,没有真正的实力。孩子耍小聪明偷懒并非天生,很可能是在过分溺爱、包办代替的成长环境中养成的坏习惯。家长不要经常表扬孩子先天的聪明,而更应该肯定孩子后天的努力。发现孩子有偷懒的行为及时纠正,让他把偷懒落下的作业补上。要重视学习态度和做事态度,不能因为孩子成绩好就忽视其偷懒行为,告诉孩子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脚踏实地。这样,孩子会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不会以一时的成败作为判断自己是否优秀的标准。
爱贪小便宜,不懂分享。一些家长特别害怕孩子吃亏,几个孩子一起吃东西,看到自家孩子吃少了,恨不得自己上手给孩子多拿一点。家长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在生活中爱贪小便宜,不懂分享,导致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智慧的家长,会教孩子懂得礼让与分享。看上去孩子失去的是几块饼干、少玩了一会儿玩具、晚一点玩滑梯,但是得到的,却是同等甚至更多的来自他人的礼让与分享,收获同伴的尊重与友谊。所以,当孩子出现特别强势、不懂分享等行为时,家长需要及时引导。一方面,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孩子,自己不占小便宜,勤于分享、乐于助人,孩子自然会从父母身上学到这些品质;另一方面,帮助与鼓励孩子去分享,但不强迫。当孩子做到后,要及时地给予肯定。
爱推卸责任,不会反思。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重要的是犯错后的态度。爱耍小聪明的孩子通常推卸责任,认为这样就不会受到惩罚。这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当孩子犯错后,如果父母总是用批评与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那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不敢承担责任。如果父母用耐心与爱心去帮助孩子,那孩子不仅能从错误中学习,还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比如,兄弟俩吵架,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那两个孩子第一时间都会把责任推给对方,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但是父母如果能蹲下来,倾听事情原委和两个孩子的感受,告诉他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解决,那孩子就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关注于解决问题。
如果不想让孩子因“小聪明”毁了“大格局”,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是只关注眼前利益,而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长效的、能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品格培养。
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卢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