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健康咨询预约挂号平台
×

温馨提示

  1. 您确定要删除吗?

儿童结核误诊漏诊的多

发布时间:2025-04-10 来源:网络
阅读:() 收藏

  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儿童结核病是一项特殊且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因其高误诊率与漏诊率而备受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15岁以下儿童结核病的误诊、漏诊率高达40%,5岁以下儿童中,这一比例更是惊人地达到了69%。我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结核病仍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5岁至14岁的学龄期儿童。虽然具体数字因地区、年份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不容忽视的是,结核病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增加家庭和社会层面的传播风险。长期未经治疗的儿童结核病可导致肺部损害加剧,甚至发展成耐药性结核病,治疗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儿童结核病不同于成年人,其症状往往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儿童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易与肺炎、支气管炎等其他常见儿童疾病混淆,导致误诊率较高。此外,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反应不如成人强烈,使得病情更加隐匿。再加上儿童患者往往难以准确表达自身感受,进一步增加了诊断难度。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检查在儿童中的敏感性较低,尤其对5岁以下儿童,准确性更加受限。另一方面,痰涂片检查作为成年人结核病诊断的常用方法,在儿童中却难以实施,因为儿童往往无法自主咳痰。目前,更先进的诊断技术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Xdivert检测(Xdivert MTB/RIF)、液体培养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然而,这些技术并未普及,且成本较高,难以在基层广泛应用。儿童结核病诊断的复杂性,也凸显了加强相关医疗知识与技术普及的紧迫性。
  目前,临床上儿童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微生物学检测以及必要时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综合判断。一旦确诊,通常需要长期、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需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和疗效评估。
  儿童结核病的高误诊率与漏诊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是提升医疗人员的诊断能力;二是普及儿童结核病知识;三是加强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监护人要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1.儿童一旦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及时带孩子就医。2.家庭成员中有结核病患者时,应特别注意儿童的防护措施,如避免接触结核病人、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等。3.接种卡介苗,这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同时,加强营养和运动,以增强儿童体质,也是有效的预防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一科主任医师 聂文娟
 
(文字来源: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MAzcnnmzHw)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58pic.com/newpic/33597801.html)

相关热词搜索:儿童结核误诊漏诊的多

上一篇:消除认知误区 早发现早干预 用爱照亮“星星的孩子”(民生一线) 下一篇:夏季小胖墩减肥的黄金期,赶快督促孩子行动起来吧

皮肤病会诊中心

相关医生更多>>  

相关视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