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是一种自我保护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网络
审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岳剑宁,徐文婷 文 □马宏亮 绘
轻轻揉捏皮肉,会使人舒服放松;用力掐起皮肉拧一圈,却令人痛苦不堪;而感到疼痛时,揉一揉又能缓解不少。人的一生中,无可避免地会遭受疼痛,那么痛觉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人类就一直研究疼痛为何物。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疼痛只是一种情绪,和愤怒、忧伤是一回事,完全是心理上的,与躯体关系不大。但经过几千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痛觉并不如先哲们说的那样简单,它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体验。
痛觉感受器是人体痛觉产生系统的“始发站”,其本质是游离的神经末梢。它遍布全身,皮肤和黏膜中的“站点”密度最大,其次是肌膜、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肉、脉管壁等深层处,而内脏被膜、腔壁、组织间的“站点”密度最小,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不同部位疼痛敏感性的差异。
当机体遭受一定程度的物理性伤害(如戳刺、切割、击打、牵拉、灼烧、电刺激)、化学性伤害(如毒素),或发生炎症时,受损处会释放出致痛物质。以针头刺伤手指为例,破裂的组织细胞会释放出钾离子(K+);伤口处的免疫细胞为抵御病菌入侵,会释放前列腺素、组胺与缓激肽;神经纤维释放出P物质。这些致痛物质都可以激活“始发站”令其投入使用。而手指受伤的信息将化身为“乘客”——电信号,从“始发站”出发去往“第二站”脊髓背角。随后,“乘客”经延髓、中脑、丘脑等站点,最终抵达“终点站”大脑皮层。在这里,“解码员”脑细胞会对“乘客”来源进行追踪定位,形成痛觉和情绪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当“乘客”到达脊髓区域时,脊髓就会立即产生另一种信号。它相当于“信使”,会沿着脊髓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回引起疼痛的部位,触发肌肉收缩。于是,手在被刺伤时会立刻下意识缩回,这种反射有助于避免持久的损害。虽然这一过程没有脑部的参与,但几乎与痛觉的产生同时发生。
如同列车有来有往,人体内除了有痛觉产生系统,还存在痛觉抑制系统,通过削弱或中断疼痛的产生过程,实现自我镇痛,缓解疼痛带来的不良情绪等。具体来说,非疼痛信号(如揉搓等深度触摸产生的信号)可以激活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抑制性神经传导物质(如脑啡肽),减少div物质等兴奋性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因此,发送到大脑的疼痛信号会相应减少,最终形成的痛觉强度随之减弱。身体磕碰之后,轻揉受伤部位可以缓解疼痛,就是这个道理。
痛觉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促使机体迅速避开或除去损害。但另一方面,痛觉作为警报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当癌症患者出现疼痛时,可能发展到了后期,为时已晚,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来说是一种折磨。疼痛原因十分复杂,如果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特别是不易缓解、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应尽快到医院检查,确定病因,以免止痛药掩盖症状、耽误治疗。
(文字链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DtjGUeRhfk)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dl.58pic.com/60377317.html)
相关热词搜索:疼是一种自我保护
上一篇:疼是一种自我保护
下一篇:这五种疼痛拖不得 当心小病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