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健康咨询预约挂号平台
×

温馨提示

  1. 您确定要删除吗?

小胖墩分“型”减肥

发布时间:2024-04-12 来源:网络
阅读:() 收藏

  十几年前,街上奔跑的孩子多数还是“小瘦猴”,如今满眼望去,“小胖墩”越来越多。近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委会肾脏内分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委会内分泌学组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诊治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提醒,孩子一旦胖起来,平添的不止是身材烦恼,更会危害身心健康。
  《共识》指出,我国儿童肥胖症呈现低龄化快速增长趋势,2015~2019年,6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6.8%和3.6%,6岁以上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则分别跃升至11.1%和7.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陈文利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衡量一个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可以根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扫描二维码可自测)进行判断。比如,一个4岁女孩儿,体重为25千克,身高1.1米,其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为20.6,属于肥胖,需要及时到儿科就诊。”
  陈文利表示,儿童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遗传因素。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比正常儿童高2~3倍;父母均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将增至15倍。第二,饮食结构差。高脂、高糖的零食、肉类、快餐食物摄入太多,以及饮食习惯不良,经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都会助长体重。第三,运动时间少。学习压力大、运动时间少不仅会降低能量消耗,还会导致肌肉组织中葡萄糖消耗下降,加速肥胖的发生。第四,睡眠不足。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导致肥胖风险升高56%~89%。第五,看屏幕时间多。每天看屏幕时间超过5小时的孩子,肥胖发生率是每天看2小时屏幕儿童的8.3倍。
  陈文利提醒:“临床发现,儿童期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会引起性发育障碍、个子矮小、运动障碍等。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者,有75%的几率成年后依然体重超标,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此外,儿童肥胖会衍生出许多心理和行为障碍,包括厌恶、容易激动、不合群、不快乐和不满足、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因此,阻止儿童肥胖,宜早不宜晚。
  《共识》建议,家长应督促孩子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整饮食结构。建议减少快餐、甜食、含糖饮料及高脂高盐食品的摄入量;多吃蔬菜,用水果代替零食;培养家庭就餐氛围,减少在外就餐频率;规律进食。二是调动运动热情。体育活动能改善儿童的心脏代谢功能、骨骼健康、认知和心理健康,建议3~5岁儿童每天保证60分钟体育活动,学龄期儿童每天至少保证60分钟中等强度(如中快走、中速游泳、有氧运动、舞蹈等)到高强度体育活动(如骑自行车、跑步、踢足球、打篮球等),青少年每天至少9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或15分钟耐力和间歇训练。三是遵医嘱用药。当生活方式改善疗效欠佳时,可遵医嘱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陈文利表示:“中医在治疗儿童肥胖方面,讲究辨证论治,此次《共识》也根据‘小胖墩’的特点,将其分为四种证型,可进行辨证施治。”
  脾虚湿盛证。这类孩子多表现为形体臃肿肥胖、肢体困重、嗜睡多汗、乏力少动,或口淡腹满、尿少便溏,舌淡胖,苔白腻或薄白,脉沉滑或沉缓。治疗原则以健脾渗湿、温阳化饮为主,可在中医指导下服用苓桂术甘汤或二陈汤。
  胃热湿阻证。临床上以这类儿童最为多见,容易便秘、肚子胀满、怠惰懒动、口渴口臭、面红、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或微黄,脉滑数或滑。治疗原则为清胃泻热、清热燥湿,可遵医嘱服用泻黄散。
  肝郁脾虚证。这类孩子多表现为胸闷胁满、爱叹气,舌淡红,苔薄白腻或薄白,脉细弦。治疗以疏肝健脾,化痰祛湿为主,推荐服用逍遥散。
  脾肾阳虚证。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虚浮、疲乏无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懒言少动,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缓无力。治疗方面,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为原则,可在中医指导下服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中医院或中医科门诊,通过针灸、耳穴贴压、穴位埋针、穴位埋线等方法,进行综合调理,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陈文利
  本报记者 张 冕
 
(文字链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CZ7sqyx93E)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dl.58pic.com/41787457.html)

相关热词搜索:小胖墩分“型”减肥

上一篇:聪明却成绩差啥原因 下一篇:基因决定身高?后天努力同样重要!

皮肤病会诊中心

相关医生更多>>  

相关视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