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防痴呆五个重点
发布时间:2024-07-12
来源:网络
《2023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事实与数字》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达1000万,在国人疾病死因排行榜上位居第五。遗憾的是,至今仍缺乏有效根治或让病程逆转的手段,该病也因此被称为“温柔的绝症”。如果早期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大大降低,并延缓它的出现。
病情发展无法逆转
“我常常看到痴呆患者家人满含辛酸的泪眼、憔悴的愁容、无助的背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痴呆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从最初的记忆下降,逐渐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在疾病进程中可能伴随情绪、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和身边人失去交流。病情从轻到重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患者简单的日常生活,包括吃饭、穿衣、梳洗、如厕、洗澡、散步等琐事都会成为照护者的巨大负担。
10年前,孙永安接诊过一位体检患者,没有发现任何痴呆症状,只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明显的脑萎缩,特别是颞叶内侧及海马萎缩,他向家属发出预警——将来可能发展为痴呆。没过多久,患者出现情景记忆能力下降,对近期经历的事经常想不起来,就医检查确诊为“早期痴呆”。渐渐地,患者变得越来越内向,不像以前一样爱在家庭群里分享文章和视频。老伴儿诉苦说:“原来性格挺好的,现在变得特别易怒,总因为一点小事吵架。”这一阶段患者已经进入中度痴呆,日常生活、视空间能力明显下降,无法独立完成乘坐公交、拨打电话、银行理财等活动,出门经常找不到路,生活也要家人照顾。随着病情发展到重度阶段,除了吃饭、走路还能自己来,洗澡、出门、如厕等都难以独立完成。老伴儿、女儿成了她眼里的陌生人,偶尔只认得接触较多的儿子,晚上有时还闹腾,总怀疑别人偷她东西、要害她。家属坦言,这几年照护压力骤增,24小时都得有人盯着,儿子不得不放弃工作来照顾母亲。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便不可逆转,因此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如果能在未出现症状前采取措施,就可以按下暂停键。近日,两款新药的问世给早期干预阿尔茨海默病带来了希望。6月2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均开出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仑卡奈单抗”处方,治疗年费用约18万元,引发社会关注。此外,另一款新药“多纳奈单抗”也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临床研究显示,两款新药均能将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30%左右。孙永安表示,两款药物实现了早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重大突破,能靶向清除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从病因上减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
危险因素可以防范
孙永安表示,我国痴呆患者普遍就诊较晚,治疗效果欠佳,因此“防、诊、治”都应提早一步。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著名的弗雷明汉队列研究就证实:痴呆可以预防。近期,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发展研究所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项目”展开研究发现,我国约半数新发痴呆病例可归因于12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肥胖、听力损失、创伤性脑损伤、饮酒、吸烟、抑郁、缺乏运动、社交少、糖尿病和空气污染。其中,关系最大的5个因素是受教育程度低(11.3%)、抑郁(7.61%)、高血压(6.43%)、吸烟(4.26%)和缺乏运动(3.77%)。
受教育程度低。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的总体认知能力会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痴呆。除了提升学历,经常进行旅行、社交、艺术活动、阅读或学习第二语言等信息丰富的活动,也有助保持认知和大脑健康。
抑郁。受到多种潜在心理或生理机制的影响,抑郁可能引发痴呆。一项纳入6万余名参与者,随访2~17年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是痴呆的危险因素。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对30万余名50~70岁参与者随访11.9年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抑郁症的群体痴呆发病率增加51%。
高血压。中年高血压与晚年痴呆风险增加相关。英国牛津大学研究证实,高血压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加剧脑血管慢性损伤,增加痴呆风险。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对近万名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压的人,痴呆风险降低15%,轻度认知障碍风险降低19%。
吸烟。吸烟会对脑血管和脑细胞造成伤害。《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显示,5%的痴呆病例发生与吸烟有关。二手烟同样有害,在55~64岁女性中,二手烟暴露与更多的记忆退化相关,暴露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缺乏运动。运动不足是目前所有人群面临的普遍问题。美国《神经病学》杂志刊登研究显示,年轻时缺乏中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25年后大脑发生病变的风险高出47%。
孙永安表示,这项针对中国人群的新研究提示,预防和延缓痴呆要特别重视12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除了个人要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外,政府也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比如出台改善教育机会的政策,增加公共教育资金,促进成年人继续学习,减少弱势群体教育障碍;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推进全民健身,鼓励戒烟戒酒,保持健康饮食;增加筛查计划,及早发现和干预抑郁症,扩大健康保险覆盖范围,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初级保健。
做好九点降风险
“危险因素越少,痴呆风险越低。”孙永安提醒,如果能控制好12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就可延缓或预防40%的痴呆病例发生。针对痴呆风险因素,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同内容,才能对大脑形成正向刺激,可以上老年大学或培训班,不要求学会,只求不断接受新鲜事物。
心态积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有抑郁、焦虑情绪时,及时寻求亲朋好友、心理医生的帮助。
控制指标。高血压会加速痴呆进展,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要遵医嘱合理用药,保持血糖平稳。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太极拳、八段锦、走路、跑步等有氧运动。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手部运动也可有效刺激特定脑部区域,有助预防和延缓痴呆。
避免伤脑。烟草、酒精、外伤、睡眠不足都是伤害大脑的“元凶”,因此要积极戒烟戒酒;老人要避免摔倒,以防头部受伤;存在睡眠和脑血管病,要及早治疗。
保护听力。听力下降会影响老人的空间定位能力及言语识别能力,发现听力问题应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通过药物治疗、听觉辅助技术、听觉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听觉功能,延缓听力损失。
控好体重。65岁前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应控制在18.5~23.9,65岁以上人群则不宜太瘦,如果体重有明显减轻趋势应重视。
融入圈子。退休后要避免乏味单调的生活,每天都要走出家门活动。
饮食健脑。饮食要均衡,适量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豆制品、鱼等。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孙永安
本报记者 张 健
(文字来源: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IUE2KTnndR)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dl.58pic.com/66986878.html)
相关热词搜索:国人防痴呆五个重点
上一篇:重症肌无力:很可惜!我的孩子,从没有做过小孩
下一篇:每天刷两次牙,痴呆风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