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光眼控制率提高30%
发布时间:2023-08-25
来源:网络
青光眼是全世界排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在中国,青光眼的致盲率为22.7%,仅次于白内障,占失明总人数的8.8%。4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920万人患青光眼,其中55%至少一眼失明,18.1%双眼失明。因具有高度隐匿性,众多患者处于“就医即晚期”的困境中。如何防治青光眼是全球性难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青光眼与视神经疾病学科主任孙兴怀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青光眼是一个‘视力小偷’,偷偷将一个人的视力损毁掉,等发现不好时,很多人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随着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发布和落地,以青光眼为代表的重点眼病将进一步得到全民关注和重视。”
呈现低龄化趋势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性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有关。
“大众认为青光眼是遗传的,”孙兴怀表示,其实青光眼很难说是哪种因素单独起作用,确实有一定的基因突变几率,但又不是很普遍。不过,一个家族中一级血缘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一人确认为原发性青光眼,其他一级血缘亲属患病率比普通人高10倍。青光眼目前仍然是老年人高发,但也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孙兴怀表示,年轻人大部分是开角型青光眼,跟近视率高发有关,很多人觉得只是用眼疲劳了,休息一下就没事,但青光眼的早期现象可以也是如此。
如何将高危人群识别出来
“不可逆的致盲眼病”,让很多患者在确诊青光眼的瞬间感到恐惧。但实际上,目前临床有手段控制管理,青光眼是可防可控可避免致残致盲的疾病。
视网膜缺血和免疫因素是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早前采用超声多普勒只能检测视网膜的大血管,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没办法进行检测。如何将高危人群识别出来?一种新技术为孙兴怀团队带来了灵感。
2013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国内率先引入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这是一种无侵入性的新型眼底微血管影像检查技术,几秒内就可高分辨率识别视网膜不同层面的血流信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主要用于判断眼底结构变化,视野检查是对视觉功能异常的识别,是否还有一种在结构、形态之外的指标,能够更早反映眼睛的异常状态?研究团队瞄准了视网膜微循环障碍这一突破口。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技术的启发,孙兴怀团队打开思路,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盘旁视网膜微循环受损早于神经组织形态和视觉功能变化至少6个月,这意味着青光眼有了更早期的诊断指标。而这项成绩,也被国际同行视为青光眼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是不是可以像监测血压一样监测眼压?之前,常规做法是在白天门诊时段进行1~2次眼压值监测,然而,眼压与血压类似,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孙兴怀团队意识到,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应开展24小时内眼压动态监测,获取全天波动曲线,并以此为依据,精准调整患者的用药时间,选择相应的用药次数,力求让药效最高峰正好作用在患者眼压最高峰。团队探索形成了基于眼压波动曲线、病理结构特征和降眼压药物特点的青光眼精准治疗策略,并将其作为适宜技术在上海市立项推广。目前,全国已有百余家医院采纳应用该技术,使青光眼疾病控制率提高20%。
视神经保护是控制眼压外,治疗青光眼的另一关键环节。然而,临床上缺乏神经保护药物,一直停留在空有想法、无计可施的阶段。孙兴怀团队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青光眼高眼压引发的线粒体DNA损伤对于神经节细胞的影响,由此研发了新的靶向视神经保护药物Drp1抑制剂、槲皮素和积雪草酸。这3种药物分别从靶向线粒体分裂融合、生物合成和呼吸链活性3个方面,挽救了青光眼动物模型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使视功能改善率提高39%。
近视加深注意排查
经过10余年摸索,孙兴怀团队在青光眼临床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并创建了青光眼防治融合新体系及精准干预模式。如今,该整体研究成果在全国百余家医院落地生根,使青光眼早期筛查诊断率提高30%以上,患者治疗随访依从性提高35%,青光眼总控制率提高30%。
对普通大众而言,增加大众对青光眼的科学认知同样至关重要。孙兴怀提醒大家,生活规律,不要熬夜和睡懒觉导致生物钟紊乱;控制情绪,情绪上不要大起大落。青光眼病人的典型性格特点是比较焦虑、抑郁、防御性人格。个性内向者可以多参加社区群体活动,个性急躁者可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尝试慢生活。此外,多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有利于控制眼压,一周5天,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但不建议进行无氧运动,因为无氧运动很多需要屏住呼吸练习肌肉,一屏气腹腔胸腔压力升高会带动眼压升高。
最后,孙兴怀建议40岁以上人群,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每年一次眼科检查,其他人每两年检查一次。如果成年后,近视度数仍不断增加,一定要到医院做一个排除青光眼的检查。年轻时视力优良的人群在40岁后则要注意闭角型青光眼,一旦发现眼睛容易疲劳、鼻根部酸胀、偏头痛或看到灯光有彩虹影,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排查。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青光眼与视神经疾病学科主任 孙兴怀
本报记者 虞 晔
(原文链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EDM8VVzS9l)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dl.58pic.com/50136455.html)
相关热词搜索:将青光眼控制率提高30%
上一篇:暑期警惕干眼症“盯上”孩子
下一篇:孩子总是揉眼睛、眨眼 多半是这四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