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赘”预警肠道危机
发布时间:2024-04-19
来源:网络
健康的肠道黏膜红润光滑,血管清晰可见,但如果黏膜上出现了一个个隆起的“小肉赘”——息肉,就是肠道在发出健康危机警报。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常被视为结肠癌的“前奏”,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1.结肠息肉很常见吗?
结肠息肉是一种生长于大肠(结肠)内壁的小肉赘,是大肠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大,息肉的发生率也会升高。其诱因包含多种因素,如炎症刺激、遗传、饮食不当等。结肠息肉的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小的肉赘一般是良性的,但也有一些息肉会发展成癌。要想及时地发现、治疗结肠息肉,就必须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2.结肠息肉有哪些类型?
当息肉在结肠内壁上形成并逐渐增大时,可能经历一系列细胞变化,最终转化为恶性肿瘤,即结肠癌。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不过一旦息肉发生恶变,癌症的发展速度就会加快。医学界通常将结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一般来说,肿瘤性息肉发展为癌症的概率更大,非肿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小。不过,息肉的恶变风险还与性别、年龄、遗传、息肉大小等相关,即使长的是非肿瘤性息肉,也不能放松警惕。
3.结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结肠息肉在多数情况下是“沉默”的,特别是早期阶段,患者往往不会感受到明显不适。但随着息肉逐渐增大或数量增加,可能引发一系列肠道症状。首先,便血是一个相对常见的警示信号,一般表现为血液与粪便混合,或便后出血;其次,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再次,腹部出现不适感,如隐痛、胀满感可能是结肠息肉存在的表现。
但需注意,这些症状并不是结肠息肉特有的,其他肠道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进行专业的医学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4.结肠息肉如何诊断?
临床上,肠镜检查是诊断肠息肉的金标准。肠镜是一种前端带有摄像装置的软管,通过肛门进入肠腔。医生不仅能用其观察肠道内部状况,也可在发现息肉后,立即切除或切片送病理检查。此外,粪便隐血测试、大肠CT扫描等也可辅助检查结肠息肉。
5.结肠息肉如何治疗?
手术是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时切除可以避免发生癌变。手术方式因息肉的大小及部位而异。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现在绝大部分息肉均可在内镜下微创切除。较小的息肉可在肠镜下直接钳除;体积较大、多发或位置不易触及的息肉,可以反复经内镜切除;只有少数需进行外科手术。
6.切除后会复发吗?
切除结肠息肉后,由于可能留有残基或存在漏网之鱼,加之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还在不断影响肠道,仍有复发的可能。建议切除结肠息肉后,要在医生指导下制订合适的随访计划,定期做肠镜检查,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的息肉。
7.如何预防结肠息肉?
虽然目前尚无法直接预防结肠息肉的形成,但以下健康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粪便长时间蓄积,可刺激肠黏膜增生,增加息肉发生风险。新鲜果蔬和全谷物富含纤维的食物,是肠道的“清道夫”,有助清理肠道“垃圾”,排出“毒素”。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虽能补充能量,但吃多了会增加胃肠负担,需控制摄入量。
规律运动。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维持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出,减轻对肠道的刺激,从而减少肠道炎症和息肉的发生。
戒烟限酒。大量研究表明,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能增加患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建议戒除。
定期检查。从50岁开始,建议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有高危因素(如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早或更频繁地进行检查。由于结肠息肉与结肠癌之间联系紧密,医学界格外强调对结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干预。通过定期的肠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从而阻断其向癌症发展的进程,对于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主讲人: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仲生
(文字来源: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HOjQBD1PGd)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dl.58pic.com/57735946.html)
相关热词搜索:“小肉赘”预警肠道危机
上一篇:晚上睡觉突发胃疼?或是藏在这里的“石头”作乱
下一篇:久坐诱发16种消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