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疾病咨询预约挂号平台

跟骨痛

别名:

跟骨痛

概       述
点击(  ) 收藏

  跟骨痛,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近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足跟痛以足跟肿胀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外敷乌治疗要及时,准确。

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功能障碍,肌萎缩;压疼,在骨面上能摸到压痛点,有的较局限,有的较分散。

  2、局部充血:骨膜增厚。
  3、局部水肿:胀痛,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性水肿。

检查诊断

  1、体格检查时用拇指用力压迫足跟中央可使疼痛加重。在踝背屈时,手指用力按压整个筋膜内缘,有压痛则证明存在骨膜炎。

  2、症状和体征
  3、骨X光片

治       疗

  中医治疗

  1、舒筋活血,通过外治敷贴患处而实现药效直达病所,以多种舒筋活血之中药成分而促进筋脉、气血恢复畅通,改善局部微循环。
  2、温经通络,骨膜炎容易导致骨膜分泌液失调,产生积液,导致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中药依托黑膏药效专力宏的特点可强效祛风散寒、疏通经络。
  3、消肿止痛,通过局部给药之法敷贴于骨膜炎症患处即可使药性快速渗透到损伤部位,实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从而消肿止痛,解除骨膜炎外在症状。

预防预后

  足跟疼痛由于病因不同预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京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科疑难病会诊中心

相关医生更多>>  

娄思权主任医师

擅长: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的临床与研究...

相关视频更多>>  

相关文章更多>>  

×

温馨提示

  1. 您确定要删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