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释放情绪
发布时间:2024-01-25
来源:网络
“哭什么哭,闭上嘴”“这么一点小事,有什么好生气的!你还是男子汉吗”“明明你做得不对,你还有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在很多人看来,发脾气就是脾气差,生气就是无理取闹。
生气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发脾气是表达情绪和需求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不被允许生气,这个生气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它可能只是被压抑下去,久而久之,要么积攒起来,以更可怕的方式爆发;要么他会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生气了也不敢表达;生气的情绪还有可能滋生出更多负面情绪,如内疚、自责、自我怀疑等。而当孩子的情绪被认可与允许时,孩子就会觉得“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当那个真实的自我被接受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因为安全感增强了,别人是否认同自己的想法,可能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这样的自信气质,也会吸引同样拥有强烈安全感的人。随着成长,孩子周围会有越来越多自信、坦诚的人。所以,创造“情绪安全”的主要方法,是“情绪认可”。对待负面情绪,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打压或者消除,而是学会如何跟情绪和平共处。
给情绪命名、帮孩子表达情绪。帮孩子识别出情绪,并允许孩子有情绪,是教会孩子管理好情绪的第一步。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情绪,任何情绪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情绪会来,也会走。情绪是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有很多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它,例如,高兴、舒服、困倦、愤怒、沮丧、失望、生气等。家长可以找到专门的“情绪脸谱”,教孩子去认识这些情绪,然后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刚开始,需要替孩子表达,进而引导孩子自己表达。“得到老师的夸奖是不是很开心啊”“妈妈回家没有第一时间抱抱你,你生气了是吗”“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确实会有些紧张”……这时,孩子可以通过回应“是的”或者点点头,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孩子就能学会自我表达,有一天,他可能会告诉你,“妈妈,今天好朋友带了玩具,没有跟我分享,我感到很伤心”“当我一个人睡觉时,我很害怕” 。
用“共情”的方式回应孩子。当孩子主动用语言表达情绪时,家长不要否认孩子的感受,而是及时地回应孩子,“是的,你把他当好朋友,他不跟你分享玩具,确实挺伤心和委屈的”“我在你这么小的时候,一个人睡觉也会害怕” 。家长对孩子情绪的认可,会让孩子产生力量与安全感,他会感觉到爸爸妈妈是站在我这一边的,这种支持,会让孩子有力量去面对挑战与困难。
陪伴、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当孩子情绪被认可后,有时能很快恢复,有时则难以平复,越来越激动。这时,家长要继续做到共情与陪伴,可以让孩子与负面情绪呆一会儿,再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家长可以用肢体语言安慰他,比如看着他的眼睛,抚摸他的背部,或者引导孩子深呼吸。跟他说,“这确实是让人伤心的,你可以哭一会儿,爸爸妈妈就在这陪着你,如果你不想我们在这,我们就在外面,当你需要时,我们第一时间进来。”就这样,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平复情绪,关键是让孩子知道“我伤心是可以的,爸爸妈妈会一直陪伴着我”。通过陪伴,孩子能感觉到家长理解他。孩子平静下来时,会积累从愤怒到平静的情绪管理经验,当以后有情绪时,就能自信平静地面对。
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卢丹丹
(文字链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EMaub9OdyY)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dl.58pic.com/33899723.html)
相关热词搜索:教会孩子释放情绪
上一篇:小儿慢咳,先找原因
下一篇:“发烧感冒,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 儿童发烧预防策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