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不都是坏事
发布时间:2023-08-11
来源:网络
国家卫健委心理咨询师 郭 瑞
思虑过度让人心境消极。人格心理学上,把这类个性特质称为“神经质”,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反复陷入思考、情绪波动比较大等。这样的人常被说“想太多”,不利心态平静和心理健康。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诸多研究发现,杞人忧天者也有不少优势。
1.更长寿。一项纳入50万人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神经质水平比较高的人,虽然主观上总认为自己的健康程度不高,但客观上,他们的早亡风险比“心大”的人低得多。研究者认为,这类人寿命更长主要与他们“经常就医”有关。由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极为警觉,出现丝毫身体不适就会担忧而及时就医,防止了小病拖成大病,降低了在重大疾病上的早亡风险。
2.富有创造力。想太多的人精神世界比较丰富,对细节更为敏感、感情更加细腻。不少研究都发现,那些在艺术领域比较有成就的人,如画家、雕塑家、广告创意者等,其神经质水平普遍比较高。我们自己也有体会,在思绪万千、感情充沛的时候,表达欲会更强烈,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富感染力。
3.更努力、优秀。想太多常常与低自尊捆绑在一起。他们不仅对外部负面信号敏感,对自己的不足也很敏锐,因此总是放大自身缺点,导致自信心比较低。正因如此,他们会付出更多努力来克服对自己的不满,通过不停奋斗来对抗内在敏感机制,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些人做事也更尽职尽责。
“想太多”不全然是劣势,如果自身有这种特质,可以采用一些办法来降低它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
设一条“警戒线”。心细不是坏事,但反复消极地思虑会耗尽能量,身心会发出警报,如心慌焦虑、失眠、食欲改变、无缘由疼痛、免疫力降低、悲观失望、注意力和记忆力衰退、远离人群等。当这些情况持续超过两周,就要意识到自己有思虑过度的问题,须及时做出调整。而在警戒线之内的多虑,不妨视之为一种能量。
寻一处“缓冲带”。内心经历巨大冲突、有过多压力和情绪负担时,要给自己找一个“安全地”来释放、宣泄。研究证实有效的方式包括:参与志愿者工作,增强意义感,分散过度自我反省的注意力;练习感恩,多关注他人就会少关注自己;做快乐的事,把精力宣泄到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减少负面思维的“攻击”;学习减压技术,如冥想、瑜伽、肌肉放松训练、深呼吸等。
找一个“监督者”。一个积极乐观的陪伴者能有效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多与充满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请对方在察觉到自己思虑过度时提醒或打断;向他们学习更乐观的应对方式和建设性的人际交往技巧,在实践中获得小成功,提升自信、发挥创造力。
(原文链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E46HShcYpn)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dl.58pic.com/33624133.html)
相关热词搜索:想太多不都是坏事
上一篇:如何摆脱这个“死循环”——强迫症!
下一篇:失眠怎么办?改善睡眠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